中国乒乓风云录(B)

。他们打法各有特点:王会元打法凶猛,每年出访欧洲他总是拿回不少单打冠军,但在关键的世界性比赛中多多少少有点紧,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范长茂是典型的直板快攻打法,高抛发球和发球抢攻很有威胁。打球时虎虎生威,在1981年访欧时击败了约尼尔、盖尔盖依、阿佩依伦等名将。陈新华是位打法非常稳健的削球手,曾36届获混双亚军,并获1981年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和1982年全国甲级联赛男团冠军。他将中国的削球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黄亮削球稳健但攻势不足,梁戈亮攻势不错,但削球底子不厚。他将两人的优点集于一身,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攻得狠;守得稳。也战胜过不少欧洲强手。鉴于团体赛抽签的情况,中国队不仅要应付欧洲队,也要提防东道主日本队背后的偷袭。因为在1982年亚运会上,斋藤清两次战胜了郭跃华,之前也曾经打败过江嘉良。而范长茂很轻松地战胜过斋藤清。所以,范长茂被列入团体阵容最终定了下来。
    在女子方面,优势仍然在亚洲,尽管日本队在36届仅得第九名,但仍不失为一支强队。况且日本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确是不容忽视。朝鲜队自36届后,朴英顺、李松淑去向未明,实力如何是个谜。韩国队一直是中国女队的头号劲敌,但李寿子的状态未如理想, 1982年亚运会上未有上场,但新秀梁英子和尹璟美已日渐成熟,对中国队构成一定威胁。欧洲女子队对亚洲队构成唯一威胁的是拥有波波娃和安托尼安,还有一位削球名手布拉托娃的苏联队。
    随着张德英的退役,齐宝香的落伍,中国队保留了上届团体的主力:童玲和曹燕华。耿丽娟经过上届世乒赛的洗礼,已经能挑起大梁,在国内外的比赛中战绩相当突出,成为仅次于曹燕华的第二号主力。最为可惜的是戴丽丽,由于在1982年亚运会团体比赛中,单打输给了日本的岛内良子,双打输给了韩国的梁英子和尹璟美,使她无缘入选团体赛。倪夏莲的出现,使曹燕华在双打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一个伙伴。倪夏莲来自上海,在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女子单打预赛中,她以3比0淘汰了童玲,然后一路过关斩将杀入了决赛。决赛中以1比3不敌河北名将齐宝香屈居亚军。同年,她随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日本,第一次出国比赛,她输得稀里哗拉,带着负八场胜两的战绩灰溜溜地回到北京。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乒乓球队,别说输八场,就是输一、二场回来就没位置了,在后两年中她再没有出国的机会。但她仍然在默默地苦练。她太象张德英了,从打法、个子和气质。只有1。56米的倪夏莲打起直板快攻来确实为难了她。在乒乓球发展速猛的八十年代,象她这样的身高发展潜力是很有限的。
    她的精神感动了教练。教练郑敏之、马金豹等开始为她寻求出路:“如果按照的原来的打法,由于受身高的影响,可挖的潜力不大,她反应快,步伐好,是否让她改打长胶呢?”这一大胆的想法得到教练们的一致同意。最后决定,改不改又倪夏莲自己抓主意。经过两天的考虑,倪夏莲决定改,改自己才有出路。经过刻苦的训练,倪夏莲掌握了长胶的特性,用起上来得心应手。由于何智丽的出现,使上海队的实力大增,倪夏莲主要是同曹燕华配合双打。在重庆举行的1982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她和曹燕华的双打在团体赛中保持不败,为上海队夺得女团冠军起了决定性作用。在37届世乒赛前夕,乒乓球的领导和队员进行了民意测验,结果绝大多数人向她投下了信任的一票,她被报名参加了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四个项目的比赛。

 

    第六回:激战东京
    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1983年在东京举行。前一次在日本举行的是在1971年31届,所不同的是上次的举办地点在名古屋。从1971年31届到1983年37届,世界乒坛的格局可谓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opyright 2008-- Powered By www.feimeng.net.cn 渝ICP备0810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