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风云录(B)

主动得分。值得一提的是法国队。按照实力,法国队只能属二流队,阵中除了的塞克雷坦外,比罗肖以及削球手马丹实力一般。但自从郗恩庭出任法国主教练后,成绩提高很快。35、36届均获得团体第五名,36届小组赛更以5比0大胜瑞典队,但尚不具备和中国队抗衡的实力。
    而另一支队伍瑞典队却人强马壮、队伍年轻。七十年代的欧洲分为匈牙利、南斯拉夫以旋转为主和瑞典队以速度为主的流派。前者打法凶狠、拉球旋转强,但相对来说速度较慢,后者速度快,但力量较轻。进入八十年代,瑞典队将这两种打法揉合在一起,形成既有旋转又有速度,既能近台又能远台的新型打法,对中国队构成了很大威胁。在36届小组赛中,中国队三把大刀对着瑞典队,经过8盘激战才以5比3取胜。瑞典队队伍整齐,除了老将本格森外,还有阿佩依伦。这位瑞典新秀在36届团体赛小组赛中以2比1打败了王会元,并在单打中淘汰了李振恃。还有在单打第一轮就以3比0淘汰了谢赛克而名燥一时的小将林德。除此而外,卡尔松的实力也不容忽视,他在1980年的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中以3比2战胜了郭跃华获得冠军。36届后,中国队感觉到,37届的主要对手已不是匈牙利队,而是瑞典队。
    1982年4月,第13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名不见经传的瑞典17岁的新秀瓦尔德内尔,在单打比赛中连续击败了本格森、克兰帕尔闯进了决赛。在决赛中与阿佩依伦苦战了五局,最后以2比3失利。瓦尔德内尔特点是发球质量高,旋转差别大,战术意识强,打法稳中带凶。接着,瓦尔德内尔在1982年底的法国公开赛中连续战胜了中国的成应华、范长茂、王会元进入了决赛,在决赛中先胜一局,第二局以20比15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以1比3负于江嘉良屈居亚军。瓦尔德内尔的出现使瑞典队如虎添翼,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36届后,中国队乒乓球队进行了调整。老将李振恃、黄亮、张德英、阎桂丽退役,而施之皓在36届对匈牙利的男团决赛中丢了两分,也退出了国家队的主力阵容。在老将退出的同时,中国队也加紧培养后备力量,其中江嘉良、范长茂、戴丽丽、倪夏莲等成为最耀眼的“新星”。
    江嘉良是传统的直板快攻打法。1979年,年仅15的江嘉良代表广东队参加了第四届全运会。那届全运会他打败了名将郭跃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目。尽管团体赛成绩不理想,但单打获得了第六名。当时中国队内的直板快攻的强手很多,像李振恃、谢赛克、鲁尧华等,江嘉良只能充当第二梯队。1980年在上海举行的“红双喜”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中,江作为中国二队的成员第一次参加这样大的大型比赛。但出场的次数不多,多数情况下坐 “冷板凳”,他的锋芒被如日中天的谢赛克所掩盖。
    1981年底,江嘉良和陈新华、范长茂、滕义一起出访欧洲。在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公开赛中他们发挥不太理想,仅获团体亚军。在单打中江嘉良吸取了团体赛失利的教训,连续战胜了阿佩依伦、英国的道格拉斯后,决赛中以3比0击败了南斯拉夫的舒尔贝克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报了团体赛失利的“一箭之仇”。
    1982年底江嘉良再度出访欧洲,这次出访他完全成熟了。他的发球尽管威胁不大,但发球后的抢攻的威力极大,他的进攻速度快,起板突然,看他打球的人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次出访他几乎横扫所有的欧洲强手。夺得了法国公开赛男单冠军和南斯拉夫团体赛冠军,在诺维奇乒乓球大奖赛决赛中负于王会元获得亚军。江的出色表现很快被定为37届的团体成员。
    37届团体阵容的确定使中国教练们破费思量。除了郭跃华、蔡振华、谢赛克、江嘉良被列入阵中外,另外三人王会元、范长茂、陈新华争取最后一个席位

Copyright 2008-- Powered By www.feimeng.net.cn 渝ICP备0810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