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乒乓球培训-重庆乒乓球陪练-重庆乒乓球私教中心
首页   直横演义   双拍打   辅主手打   飞环直拍    新拍新技   重庆乒乓球培训   乒乓球器材装备   乒乓球技术理论    资源库   乒乓论坛
乒乓球辅主手打推介一周年记(三)

发力·平衡·连续
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高台跨越及范式创建

    摘要:“发力·平衡·连续”综合性问题可以说是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技术高台(大关卡、大难点),本高台在传统乒乓球单手打范式(技术素养、理论系统、认知模式、思维惯性……)下很难跨越。本文即以创建实用、合理和科学的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新范式,跨越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发力·平衡·连续”高台为目标,找寻“创建和跨越”的正确方向和方法,推动和加快探索、完善“创建和跨越”的渐进进程。指出在含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打法类型中平衡技能权重增大,并对人体平衡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辅主手直拍横打时的一些平衡方法和发力方法,提出了对乒乓球双-单手直拍横打类型以及连续高质量辅主手直拍横打而言,燕式击球(单腿支撑式击球)、腾转击球、盲打,以及环挥绕颈式、屈臂肘击式、直臂甩击式辅主手直拍横打……等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笔者在乒乓网发帖探讨乒乓球辅主手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时,一些网友对其表示了质疑和反对,其中代表性的质疑和反对观点如下:
    1、乒乓球运动节奏远快于网球运动,而乒乓球辅主手打相对速度又太慢,适应不了乒乓球的高速度、快节奏。
    2、乒乓球辅主手打正反手转换(左右两面摆速)太慢,辅主手反手单边连续打尚可,正手打、辅主手反手打双边无规律交替就不行了。
    3、乒乓球台在你腰间,而不是在你脚下,乒乓球辅主手打根本不可能像网球那样无限制发力,辅手更多的是主手挥拍加速的阻碍和负担,在比赛中,乒乓球辅主手打更多的是力量被削弱而不是被加强,乒乓球辅主手打可行性极差。
    4、乒乓球辅主手打,特别是连续发力辅主手打时,难以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打球秀可能变成摔跟头秀。
    5、乒乓球辅主手打照顾范围小,启动、还原慢,应付不了乒乓球比赛时的大角度、快速度调动。
    6、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与单手直拍横打相比,前者相对于传统打球的技术动作改变太大,涉及整个技术动作、技战术体系的重建,以及与传统单手打技术兼容的问题,要推行它将会费神费力,效果也不会好。
    7、即使乒乓球女子直拍选手反手打球的主要问题的确在“力量”,但此“力量”也非彼“力量”。网球选手缺乏的是手臂的绝对力量,乒乓球选手缺乏的是手腕的爆发力量,二者完全不同。在网球中,面对大力来球,手臂力量偏弱的选手如果反手单手击球,可能根本无法将球回到对方底线。而在乒乓球中,即使是业余选手(正常健康人),也没见过谁的力量小到无法将球回到对方底线。虽然确实有很多人手腕的爆发力量不足影响直拍横打,但是辅主手打对此问题有害无益。
    8、乒乓球辅主手打在力量、旋转、生理结构上均无超过单手的地方,甚至在我看来是全差于单手啊。
    9、就拿这辅主手打乒乓球来说,由于完全违反了乒乓球的运动规律及发力机制,从萌芽阶段就注定了它登不了乒乓球运动的大雅之堂。以上评述虽然略显尖刻,但目的是想一众痴迷能幡然醒悟,不要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毫无前景的守株待兔中。正所谓人不怕从来、就怕没有将来,有时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0、我觉得有责任把它(指笔者对乒乓球辅主手打前景的猜想推测及其推进活动)锉个窟窿,让它透透亮,真不忍心看见身边的乒乓球爱好者一腔热血,却瞎搞八搞。

    乒乓球运动诞生一百多年来,乒乓球辅主手打曾经或许有过一些萌芽和被尝试,然而其至今却没有象网球双手打那样,由弱到强,由稀到盛,其必然存在着技术运用上的关卡和高台(大关卡、大难点)难以突破和跨越,或者存在着思想上的盲点和樊篱难以清除和冲破,远离“丰收”,就象原子中的“弱势电子”,难以获得充足的能量(光子),只能在低轨道徘徊,而无法跃迁进入高轨道享受“高待遇”。
    笔者现在极力推动乒乓球辅主手打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证实、证伪、精确量化和促进其生存、发展,一路也是困难重重。然而,粗疏的定性易,精确的定量难。事实上在发明创新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发扬和坚持“科学精神”的实质就表现在:摒弃粗疏的定性,不懈推进精确的定量,寻根究底,超越“实用、经验、笼统、浅表”,迈向“公理、理论、清晰、深里”。不仅求解事物“是”什么,而且求解事物的“是”是什么,“是”何以为是,换一句话说,不仅要重视thing、know、intelligence,而且要重视being 、know to know、intellingencelfintellect。(参考、摘引于《汉语的危机》,朱竞主编,王尧韩少功对谈)。
    中国发明创新和科学研究活动深入推进力贫乏之困局,其突破:
    一则需要前述“科学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如影随形地指引我们的发明创新和科学研究活动,敢于猜想推测和担当风险,不懈推进实证和“求是/being”活动,这个过程可能收获失望或失败,但也有可能收获成功或意外的惊喜。
    二则“社会环境”也需要对“科学精神”有实质的理解和共识,对还未证实/证伪/精确量化的发明创新和科学研究活动,能参与、合作或给予支撑,至少不是负作用地阻碍。
    笔者对乒乓球辅主手打的推进也伴随着成功和失败的纠缠,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态度决定一切”,同时感觉和计算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推进活动”时常是在“矛盾”中艰难前行,发明者和研究者也需要在“棋局”艰难中,培养感觉的敏锐,计算的精深,对于着力的“局部棋群”,其大小、轻重、厚薄、缓急,坚持还是舍弃,细感觉,深计算,慎选择,愿自我努力,朋友协助,上天眷顾,做个好“棋手”,下个好“对局”。

   训练和运用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有许多关卡,笔者在“辅主手直拍横打的十大关卡及突破之道”一文中有粗略叙述,而“发力·平衡·连续”综合性问题可以说是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技术高台(大关卡、大难点),本高台又以平衡问题为关键点,不能掌握辅主手直拍横打发力时身体的平衡技巧,不具有连续强力辅主手直拍横打时身体的平衡能力,那么,在其反作用下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的发力和连续也不会好。本高台在传统乒乓球单手打范式(技术素养、理论系统、认知模式、思维惯性……)下很难跨越,“不识双反真面目,只缘身在单反中”,笔者就长久受困于此高台。
     对乒乓球运动而言,所谓范式即一个社会时期中,被某类(群)乒乓球爱好者(打球者)所共同接受和采用的,关于乒乓球运动及各种类技术的训练方法、技术动作要领、规范,技战术体系、实战运用的学说、理论、模式、范例和准则,体现了此类(群)乒乓球爱好者对于乒乓球运动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其在此类(群)乒乓球爱好者心理上形成共同信念。(参考托马斯·库恩 /ThomasS·Kuhn《科学革命的结构》)
    从弧圈球、横拍打法、单手直拍横打……等在中国乒坛的发展过程,也可见,新范式的创建、完善、被广泛接受、被广泛熟练运用的过程往往是艰难而漫长的。传统范式的运转有极强大的惯性,传统范式的背景越尊宠和保守,越缺乏包容、开拓和风险精神,其运转惯性也就越强大,在没有天时巨变的强力逼迫下,其对新范式的探索和成长将表现出极大的漠视和抗拒,而且新范式在初期的收益门槛越高,技术壁垒越多,越差异于传统范式,那么其对新范式表现出的漠视和抗拒度也越大。
    新范式要较快地取得成功和发展,一则创建的新范式要实用、合理和科学,但新范式的创建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索、完善的渐进过程,特别是在参与探索、完善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二则新范式的收益门槛要低,然而这在新范式的探索、完善过程中是很难做到的,此过程中新范式的训练方法、技术动作要领、规范,技战术体系、实战运用的学说、理论、模式、范例和准则,还处于未成型、未成熟中。以未成型、未成熟的范式,而想低付出、高收益,往往是不现实的。
    因此,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探索、完善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乒乓球辅主手打新范式的进程中来,也希望身在传统单反范式中者,少一点武断,多一点宽容、静观、深思、实干。

    笔者下面即以创建实用、合理和科学的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新范式,跨越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发力·平衡·连续”高台为目标,找寻“创建和跨越”的正确方向和方法,推动和加快探索、完善“创建和跨越”的渐进进程。

    一、平衡问题

    打乒乓球时,拍及挥拍手臂等惯性力(惯性力为存在加速度的非惯性系统中的等效假想力,其值为-ma)和惯性力矩过大,而反向抑制力和力矩却过小,或者躯干和腿过大的倾斜、弯曲,手臂过大的伸展,人体重心就可能越出支撑面边界,从而对平衡失去有效控制,人体的平衡就被破坏,这将造成随后的击球没有力量、弧线落点失控,或造成还原和下一个动作的准备不理想,影响下一板击球的质量。人体失去平衡或平衡不好,是击球失误和回球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乒乓球单手直拍横打(双脚着地)保持身体平衡的特点

    1、辅手(不持拍手)摆动,协助打球者保持平衡。
    2、辅腿对主手挥拍击球一般也不会产生负作用的拖曳效应
    3、球拍在制动过程中,随挥距离较大,具有“汽车缓刹车”一样的功效,也即制动加速度a较小,从而使惯性力F(ma)也较小,减弱了惯性效应对身体平衡的破坏。
    4、单只手臂质量较小,其随挥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F(ma)也较小,也减弱了惯性效应对身体平衡的破坏。

    (二)、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双脚着地)保持身体平衡的特点

    1、辅手同主手协同挥拍,不能象单手打时那样,以辅手摆动,协助打球者保持身体平衡。
    2、辅手大力快速挥动超越人体各环节协同时,就会对辅髋、辅腰、辅肩和辅腿形成较大的牵扯带动力,而辅腿蹬踏、踩实于地面,而不是随辅手挥动的牵扯带动力抬离地面,如此,辅腿必然对辅髋、辅腰、辅肩转动以及辅手挥动产生拖曳效应,特别是在跑动中接大角度来球时,人体还原及预备姿势容易成为非常规姿势,而辅主手打时上半身伸展、转动难度大幅增加,更容易产生拖曳效应,这将极大影响辅手和主手的挥动发力,而且辅手牵扯带动力向上右方,辅腿拖曳力向下左方,两力反向、对抗,也影响身体重心稳定,不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3、球拍在制动过程中,随挥距离较小,具有“汽车急刹车”一样的功效,也即制动加速度a较大,从而使惯性力F(ma)也较大,增强了惯性效应对身体平衡的破坏。
    4、主手手臂和辅手手臂的总质量较大,其随挥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F(ma)也较大,也增强了惯性效应对身体平衡的破坏。

    (三)、平衡技能权重

    乒乓球单手打模式下,平衡问题对打球发力和连续的负面影响还不严重,或者说在传统范式中已经找到了很好、很容易的解决之道,而在乒乓球辅主手打模式下,平衡问题凸显,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比单手直拍横打更容易使人体失去平衡或平衡不好,要连续高质量的辅主手直拍横打,就必需掌握和具有较高的平衡技巧和平衡能力。含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打法类型与传统打法类型相比,前者需要掌握的平衡技能的难度更高,在各自的技战术体系中,前者的平衡技能权重也更大,平衡技能成为了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者需要具备的更加重要的素养,为此则需要加强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平衡问题的研究,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和运用方法,提升平衡技能的训练和运用等级。

    (四)、人体平衡原理

    根据力学原理,人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两条:1、人体所受合外力为零;2、人体所受合外力矩为零。
    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过程中,人体所受外力和外力矩很复杂,而击球后随挥球拍阶段常常是人体重心越出支撑面的可控边界、人体失去平衡的显现期,下面即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抽象、简化、忽略次要的方法,在人、地面(地球)系统中,对击球后随挥球拍阶段人体所受外力和外力矩的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A、人体重心和分重心

    将人体质点化,其重量(重力)为G,此质点化所在的人体位置即为人体的重心(总重心)。打球过程中,人体支撑脚还产生一个转轴,以通过此转轴并垂直于地平面的平面为分界面,将人体分为前部和后部两部分,其分重量分别为Gq和Gh,将人体前部和后部分别质点化,其所在人体位置即分别为人体前部分重心和人体后部分重心,Gq和Gh将分别产生绕前述转轴的前转力矩和后转力矩。人体前部和后部分界情况,各自分重量大小和分重心位置,将对人体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B、辅主手直拍横打随挥球拍阶段人体所受外力和外力矩

   B1、双腿支撑(双脚着地)式
    脚掌着地为面接触,现抽象为点接触,以两脚承重点连线为前后转转轴,人体在纵平面内即可绕此轴前、后转动,以通过人体髋关节中点并垂直于地平面的直线为左右转转轴,人体在水平面内可绕此轴左、右转动,其中通过前后转转轴并垂直于地平面的平面,还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随挥球拍阶段人体所受外力情况:
    1、前部分重力Gq1,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Lgq1,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0。
    2、后部分重力Gh1,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Lgh1,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0。
    3、左脚地面反作用力Fz1,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0,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0。
    4、右脚地面反作用力Fy1,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0,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0。
    5、拍及挥拍辅主手等惯性力P1,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Lpq1,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Lpy1。
    6、左脚摩擦力Mz1,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0,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Lmz1。
    7、右脚摩擦力My1,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0,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Lmy1。
    合外力平衡条件:Gq1+Gh1+Fz1+Fy1+P1+Mz1+My1=0(各分力皆为矢量,其和也为矢量和)
    
    绕前后转转轴转动的力矩:
    前转力矩:Gq1*Lgq1、P1*Lpq1。
    后转力矩:Gh1*Lgh1。
    其中地面反作用力Fz1和Fy1、左脚摩擦力Mz1和右脚摩擦力My1皆通过前后转转轴,其力臂皆为0,其力矩也皆为0。
    绕前后转转轴转动的合外力矩平衡条件:Gq1*Lgq1+P1*Lpq1- Gh1*Lgh1=0  
   
    绕左右转转轴转动的力矩:
    右转力矩:P1*Lpy1。
    左转力矩:Mz1*Lmz1、My1*Lmy1。
    绕左右转转轴转动的合外力矩平衡条件:P1*Lpy1-Mz1*Lmz1-My1*Lmy1=0     

   B2、单腿支撑(单脚着地)式
    脚掌着地为面接触,现抽象为线接触,以脚掌承重线为前后转转轴,人体在纵平面内即可绕此轴前、后转动,以通过脚掌承重线中点并垂直于地平面的直线为左右转转轴,人体在水平面内可绕此轴左、右转动,其中前后转转轴所在的垂直于地平面的平面,还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随挥球拍阶段人体所受外力有:
    1、前部分重力Gq2,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Lgq2,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0。
    2、后部分重力Gh2,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gLh2,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0。
    3、地面反作用力F2,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0,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0。
    4、拍及挥拍辅主手等惯性力P2,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Lpq2,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Lpy2。
    5、抬踢摆动折叠腿惯性力T2,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Lth2,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Ltz2。
    6、支撑脚承重线左半侧摩擦力Mz2,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0,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Lmz2。
    7、支撑脚承重线右半侧摩擦力My2,对前后转转轴的力臂为0,对左右转转轴的力臂为Lmy2。
    合外力平衡条件:Gq2+Gh2 +F2 +P2+T2+Mz2+My2=0(各分力皆为矢量,其和也为矢量和)  
   
    绕前后转转轴转动的力矩:
    前转力矩:Gq2*Lgq2、P2*Lpq2。
    后转力矩:Gh2*Lgh2、T2*Lth2。
    其中地面反作用力F2、左脚摩擦力Mz2和右脚摩擦力My2皆通过前后转转轴,其力臂皆为0,其力矩也皆为0。
    绕前后转转轴转动的合外力矩平衡条件:Gq2*Lgq2+Pq2*Lpq2-Gh2*Lgh2-Th2*Lth2=0     

    绕左右转转轴转动的力矩:
    右转力矩:P2*Lpy2。
    左转力矩:T2*Lty2、Mz2*Lmz2、My2*Lmy2。
    绕左右转转轴转动的合外力矩平衡条件:P2*Lpy2-T2*Lty2-Mz2*Lmz2-My2*Lmy2=0

    B3、双腿支撑式和单腿支撑式的转化
    初始状态为双腿支撑式,但通过人体重心充分转移交换后,可转化为(准)单腿支撑式,也即此时人体处于一脚实踩、一脚虚踩状态,此状态可适用单腿支撑式平衡原理。
    

    C、人体前后向和左右向的平衡能力

    由于人体脚掌是前后长、左右短,以及脚、腿、躯干关节的屈伸调节幅度也是前后向大,左右向小,因此人体前后方向的平衡能力要大大强于左右方向的平衡能力,也即右转力矩和右则倾斜比前转力矩和前向倾斜更容易使人体失去平衡。

    D、双腿支撑式和单腿支撑式辅主手直拍横打平衡特点综合比较

    1、“单腿支撑式”比“双腿支撑式”,多了一个辅腿摆动折叠惯性力T2及其左转力矩T2*Ltz2,它有利于平衡拍及挥拍辅主手等惯性力P2及其右转力矩P2*Lpy2,而且辅腿离地还可避免前述“拖曳效应”,有利于发力和保持人体平衡,但对人体承受辅腿摆动折叠扭转力和人体柔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单腿支撑式”的后部重力Gh2的力臂Lgh2比“双腿支撑式”的后部重力Gh1的力臂Lgh1大很多,也即前者的力矩Gh2*Lgh2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值,这有利于平衡拍及挥拍辅主手等惯性力P2和前转力矩P2*Lpq2及前部重力Gq2和前转力矩Gq2*Lgq2,有利于保持人体平衡。
    3、双腿支撑式,双脚着地,支撑点多,支撑面大,能提供的摩擦力可以较大,这有利于保持平衡。单腿支撑式,单脚着地,支撑点少,支撑面小,能提供的摩擦力较小,这不利于保持平衡,或者说对平衡的调节能力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双腿支撑式,两腿共同承受向下合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各腿的受力较小,可减轻各腿的负荷。单腿支撑式,支撑腿将独自承受向下合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受力较大,支撑腿负荷较重。
    由上可知,双腿支撑式和单腿支撑式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各有利弊,可各自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合理利用。

    (五)辅主手直拍横打时的平衡方法

    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的平衡方法需要以前述人体平衡原理为基础和指导,对人体前部和后部的分布(各自的分重力大小和分重心位置),拍及挥拍手臂等惯性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长短,抬踢/摆动/折叠/抬顶腿惯性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长短……等,灵活、辩证地调节、控制和运用,以保持较佳的人体平衡状态。下面即对辅主手直拍横打时的具体平衡方法进行论述:     

    A、双腿支撑式击球

    1、多采用屈臂击球,其最佳击球点要在身体左侧或身体中轴偏左的近身位置,减小拍及挥拍手臂等惯性力P的力臂,减小惯性力矩,并避免外移或延长拍轨甜区(或者在拍轨甜区外)发力击球而产生“拖曳效应”。
    2、采用直臂式外移或延长拍轨甜区(或者在拍轨甜区外)发力击球时,发力方向不要过多地偏向身体右侧,而应偏向身体正前方。
    3、快攻时,可采用庄则栋先生的“加速制动”方法,小动作攻球,也即猛加速、爆攻弹;急制动,快还原。
    4、适当增大双脚间距,击球时,重心由辅腿向主腿移动要中途而止,即重心不能象单手直拍横打那样向主腿充分转移,而是止于两腿中间稍偏右位置,靠双脚摩擦力、主腿的支撑力、重心的后(左)偏力和力矩,共同平衡、克服拍及挥拍手臂惯性力P和其产生的力矩,避免身体向前右方向过大的倾斜、弯曲。
    5、象现代网球那样,击球时加大角动量运用比例,减小线动量运用比例,也即加强身体的转动,减弱重心由后向前的移动。乒乓球拍的挥动也象网球拍的挥动那样,体前环绕,随挥至主肩上、头颈旁/后,也即出现手臂环挥绕颈动作(图附后)。传统的单手直拍横打动作其拍及挥拍手臂等惯性力P的作用方向通常向右前上,而“环挥绕颈式动作”则将拍及挥拍手臂等惯性力P的作用方向变为了主要向后,而且同时还减小了P的力臂和力矩。
网球-莎拉波娃双手反拍

    B、单腿支撑式击球(燕式击球)

    B1、他山之石——燕式平衡及其泛化
    体育运动中有种平衡方式叫做燕式平衡,在体操、花样滑冰、网球、武术……等中,都有广泛应用,所谓燕式平衡,即一腿支撑,另一腿后举上抬,上体前倾、平伸,当后举腿抬高至最大限度时,挺胸抬头,两臂侧平举,用支撑脚脚掌和脚趾调整重心,形成稳定的单腿站立姿势,形如燕子飞翔一般,如下图中张楠平衡木动作(图附后)。还有一些变化型也常被称为燕式平衡,另外“金鸡独立式平衡”也可称为“燕子独立式平衡”。笔者现在将燕式平衡在乒乓球运动中进行更大的泛化,将其等同于单腿支撑式平衡,因此,单腿支撑式击球,也可以称为燕式击球。
张楠刘璇萨芬-燕式平衡

    燕式击球,必须以燕式平衡技能为基础,燕式平衡技能不好,那么你燕式击球的质量也不可能很高。如何训练和运用燕式平衡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它体育运动,如体操、花样滑冰、网球、武术……等的燕式平衡训练和运用方法,就很值得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者学习和借鉴,从中挖掘和发展有用之物。
    而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乒乓球辅主手打新范式的创建中。

    B2、燕式击球的分化
    1、主腿支撑,辅腿后上右抬踢/摆动/折叠,本燕式适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快拨/拉冲/攻打,示意图如下:
网球-彭帅双手反手打
    2、主腿支撑,辅腿后上或后上左抬踢/摆动/折叠,本燕式适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推挡/加力推,示意图如下:
网球-德门蒂耶娃双手反拍
    3、主腿支撑,辅膝前上抬顶/折叠,犹如武术、泰拳中膝部向前上攻击,本燕式适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推挡/加力推,示意图如下:
武术泰拳膝法
    4、辅腿支撑,主膝前上抬顶/折叠,上身略向左倾斜,犹如武术、泰拳中膝部向前上攻击,本燕式适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推挡/加力推,示意图如上。
    5、辅腿支撑,主膝前上左抬顶/折叠,犹如武术、泰拳中膝部向前上左攻击,本燕式适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快拨/拉冲/攻打,示意图如下:
网球-威廉姆斯双手反拍
    6、辅腿支撑,主腿后上或后上右抬踢/摆动/折叠,上身可略向左倾斜,本燕式适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推挡/加力推,示意图略。
    7、辅腿支撑,主腿后上左抬踢/摆动/折叠,上身可略向左倾斜,本燕式适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快拨/拉冲/攻打,而且主要应急运用于来不及移动回击身体左侧远距来球的情况。主腿后上左抬踢/摆动/折叠,将产生右转力矩,与挥拍惯性力所产生的力矩同向,将造成人体右旋,因此为了保持平衡和快速还原,击球后,辅腿要随惯性微转缓冲,并弯屈下蹲,同时主腿要迅速后交叉踏地,以地面反作用力对抗人体右旋效应,示意图略。
    上述辅腿、主腿、辅膝或主膝的抬踢/摆动/折叠/抬顶方向和手臂挥拍方向,主要按动量守恒和反冲运动原理指导运动方向,同时兼顾转动力矩的平衡。
    (备注:本节附图非乒乓球自有燕式击球图,其仅用于类比和大概示意。)

    C、腾空转体式击球(腾转击球)

    双腿支撑式击球,击球点不好或动作超控时,就容易产生“拖曳效应”,为此可以采用腾空转体式击球。双脚离地腾空(空中)转体式拉冲/攻打时,辅腿、辅髋、辅腰、辅肩可以随辅手协同转动,化解“拖曳效应”,有利于发力击球和保持身体平衡。
    腾空转体式击球,可简称为腾转击球,它又分化为如下几种:
    1、原地腾转击球:即双腿原地蹬伸,两脚腾空,但腾空高度较低,两脚微微离地即可,但转体较大,击球时对角动量的运用也较大,是传统单手正手腾空(空中)转体式击球的模仿和镜像。
    2、跨步腾转击球:即跨步腾空中推/拨/拉冲/攻打,此方式移动距离较远,但转体较小,用于快速回击离身体较远的来球。
    3、跳步腾转击球:即跳步腾空中推/拨/拉冲/攻打,此方式两脚腾空较高,移动距离较远,但转体较小,用于快速回击离身体较远的来球。

    D、盲打

    成人头重5-7公斤,而且头部的运动对躯干运动有重要影响。辅主手直拍横打的击球瞬间,过急的抬头或转动头部盯看回球落点或对方动作和移动,往往有悖动量守恒和反冲运动原理,影响挥拍动量的增大和向乒乓球传递动量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合外力、合外力矩平衡调节的负面作用,甚至破坏人体平衡,降低回球质量。因此,辅主手直拍横打时,要根据情况合理地采用盲打形式,也即击球瞬间,不抬头或转动头部盯看回球落点或对方动作和移动,回球线路、落点提前计划好,由“眼中有台”转变为“心中有台”,也即由大脑意识和“第六感觉”按计划回球,就象电脑打字中的看打击键转变为盲打击键。
    下面附上一张在传统单手打球模式下的盲打图以作参考:
  前瑞典选手瓦尔德内尔盲打  
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盲打

    二、发力问题

    (一)、击球力量

    乒乓球击球力量实际是指击球瞬间球拍及其紧密关联的人体环节的动量(mv)和带球过程中的冲量(Ft)大小,及其传递给乒乓球的回飞线动量(线速度)和角动量(角速度)的大小等的综合度量,其中乒乓球获得的回飞线动量(线速度)对击球力量大小的体现比重更高,表现也更直接和直观。

    (二)、加大击球力量的方法

    A、身体素质

    打球者击球力量要好,就需要以较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脚、腿、髋、腰、躯干、肩、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等各环节都需要有较好的肌肉力量和发力能力,并且在整个挥拍动力链中各环节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协调和配合能力,这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力量训练,使打球者击球的绝对力量、快速力量、快速力量耐力达到一个合宜的水平等级,特别地辅主手直拍横打者不仅要针对主手侧动力链各环节进行专项力量训练,还需要针对辅手侧动力链各环节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否则就可能是“没有金刚钻做不好瓷器活”。其具体训练方法另文详述,也可参看《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控制的研究(上)》和《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控制的研究(下)》。

    B、器材

    打乒乓球时的击球质量不可唯器材论,但乒乓球拍(底板、胶皮、海绵、胶水)性能在击球力量中也有其权重,不可忽略,具体可参看王吉生先生撰写的《乒乓球拍探秘》。由于双-单手直拍横打类型通常以反手反面拨球和反手反面推挡球做为第一和第二核心基础技术,所以其底板和套胶的反面综合性能不能太软,否则借力反手反面快拨和反手反面推挡时,回球初速容易较小,导致下网失误,其配置可与球拍正面趋同或趋近。

    C、辅主手直拍横打时辅手握臂法

    辅主手直拍横打时辅手手掌握持主手前臂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封闭式握臂法:也即辅手手掌和手指贴紧主手前臂,辅手中指和大拇指相接触或者两指距离较近,封闭成O形/准O形环,主手前臂不能自由进出此O形/准O形环,也没有在此O形/准O形环中前后移动的自由空间。
    2、半封闭式握臂法:也即辅手手掌贴紧主手前臂,但辅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成半打开状态,形成开口略大的C形环,主手前臂不能自由进出此C形环,但是在此C形环中有一定的前后移动的自由空间。
    3、开放式握臂法:也即辅手手掌贴紧主手前臂,但辅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成打开状态,形成开口较大的匚形环,主手前臂可以自由进出此匚形环。
    辅主手直拍横打发力击球时,需要辅手和主手协调配合,共同发力,犹如协同发力的双引擎,或者次第发力的两级引擎。主手要顺畅发力则不能被辅手负向拖累,最好有一个无阻碍发力的自由空间,因此辅主手直拍横打发力击球时,辅手握持主手前臂适宜采用开放式握臂法或半封闭式握臂法,否则辅手可能负面影响主手发力,进而影响辅主手直拍横打的发力。封闭式握臂法则可以主要用于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减力挡等不需要主手向前发力协同的击球动作。

    D、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发力拉冲/攻打的分化

    挥动球拍发力击打乒乓球时,球拍的挥动轨迹可以看成是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合成,圆周运动(转动)表现角动量,直线运动表现线动量,这可以用“转盘汽车·球-碰撞系统”进行比拟,转盘可以绕轴转动,表现角动量,转盘上的汽车可以进行直线运动,表现线动量,转盘上的汽车撞球,可比似人挥拍击球。不同的乒乓球技术动作,其角动量和线动量在击球中的利用比重也不同,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发力拉冲/攻打动作也因此而分化为如下三种基本技术动作:
    1、环挥绕颈式:其要点在于身侧引拍,而且引拍时身体充分向左扭转,如旋动钟表发条一样,充分存储弹性势能,击球时人体快速回转,释放存储的弹性势能,手臂也加速在体前环绕挥动,充分利用人体转动产生的角动量击球,击球后手臂随挥到主肩上,头颈旁/后,也即出现手臂环挥绕颈动作,本动作是对现代网球双手反手技术的学习和模仿,充分利用了人体挥拍角动量,减弱了拍及挥拍手臂等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人体平衡的冲击和破坏,其发力挥拍过程也不失流畅,而且由其还可推演出环挥绕颈式辅主手直拍正手正面拉冲/攻打,环挥绕肩(环挥绕身)式辅主手直拍反手正面拉抽/攻打,以及环挥绕颈式辅主手横拍反手反面拉冲/攻打。但是乒乓球飞行弧线没有网球飞行弧线那样高和长,所以采用此方式击球时,容易将球打高、打飞,为减除此情况,一侧可以屈膝、下蹲,降低挥拍轨迹和击球点;二则球拍在触球和带球时可以快速外旋,包球摩擦,压低弧线。其击球瞬间犹如“转盘角动量极大,汽车线动量较小,甚至趋近于零”。其动作示意图如下:
网球-莎拉波娃双手反拍
    2、屈臂肘击式:其要点在于身侧引拍,击球时辅手肘部大力、快速地向前上右顶击,犹如武术、泰拳中的肘击动作,辅手快速推送(托送)主手前臂击球。本动作以辅手发力为主,主手发力为辅,击球过程中辅手手臂和主手手臂都处于曲屈状态,击球后球拍随挥如传统击球方式一样偏向前右上方向,没有环挥绕颈动作,本动作是角动量和线动量的均衡结合,击球瞬间犹如“转盘角动量和汽车线动量的均衡适中”,其动作示意视频如下:

    3、直臂甩击式:其要点在于身侧引拍,击球时双臂将球拍向身体正前方甩动,球拍触球瞬间,双臂几乎皆处于伸直状态,本动作角动量比重较小,线动量比重较大,击球瞬间犹如“转盘角动量较小,汽车线动量较大”,其动作示意图如下:
棒球MM及网球德尔波特罗
    以上三种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拉冲/攻打基本方式可以根据来球情况和人体状态,结合前述“双腿支撑式击球”、“燕式击球”、“腾转击球”、“盲打”的平衡方法,合理组合选用,充分发挥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效力。
    除了上述三种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拉冲/攻打基本动作形式外,还有一些中间过渡形式、变化形式和传统形式,而且一些其他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技术、辅主手直拍反手正面打技术和辅主手横拍反手反面打技术也可以做类似上述拉冲/攻打分化动作的合理推演,本文对此不再详述。

    E、其它

    其它有关加大击球力量的方法和相关要素,如:握拍方法、击球时撞击和摩擦比例、动力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力集中度、跑位和找点……等,可参看传统单手打范式中的相关内容。
    在这里再着重强调一下,要高质量击球,需要击球点稳定而高连续地位于拍面甜点、拍轨甜点和最佳击球时间点(与球飞行轨迹上某点对应),也即“三点合一”;退而次之,击球点稳定而高连续地位于拍面甜区、拍轨甜区和合理击球时间区(与球飞行轨迹上某区段对应),也即“三区合一”。

    三、连续问题

    为了解决辅主手直拍横打的连续问题,需要在前述平衡方法和发力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辅主手直拍横打手法与步法结合训练、含辅主手直拍横打的结合技术训练、含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战术套路训练,在此训练熟练和建立起成熟的条件反射后,辅主手直拍横打的连续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其具体训练方法在此不展开详诉。
    下面着重强调两点:
    1、燕式击球是快速移动(跑动)中连续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极有效方式。在乒乓球双-单手直拍横打类型中,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燕式击球将被大量运用,可以说这是本打法类型的第一大特点和特色,双反燕式击球或连续双反燕式击球就象燕子在球台旁追逐着乒乓球快速、轻灵地飞翔,只是此处的“双翼”不是如体操和花样滑冰中运动员展开的左臂和右臂,此处的“双翼”是挥拍的双臂和摆动的非支撑腿,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者不会用此“双翼”或用不好此“双翼”,那么你逐球而飞翔(连续高质量辅主手直拍横打)的能力也不会很高。
    由于女子直拍打球者单手反手反面击球力量通常比男子小许多,但是其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通常又比男子好,因此,女子直拍打球者更适合双反燕式击球和含辅主手直拍横打的打法类型。
    2、腾转击球不但可以使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发力拉冲/攻打时避免出现拖曳效应,而且能够在远距离移动中有效回球,这对连续辅主手直拍横打极为有益,在乒乓球双-单手直拍横打类型中,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腾转击球也将有较多运用,可以说这是本打法类型的第二大特点和特色。不会用或用不好辅主手直拍反手反面腾转击球,那么你辅主手直拍横打的连续性也难以有大的飞跃。

    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与单手直拍横打相比,前者的技术壁垒和收益门槛比后者有所增多和提高,特别是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新范式没有成型和成熟前,这种技术壁垒和收益门槛的增多和提高现象更加明显。所以,批评者在对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的功能和前景进行预测和推断时,对此情况也需要有所注意。
    笔者现阶段还处于对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的范式(理论)初步架构、定型阶段,出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引用了大量其它运动的图片以作类比和示意。下一阶段,将对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范式(理论)进一步丰富、修正、改良、深化和完善,并进行实战检验,到时笔者将会提供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相关训练及实战的图片和视频。

    参考文献:
    [1]陶志翔 主编,《网球运动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保罗·勒特尔 等,《世界一流网球技术》,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后记

    

笔者从2004年开始断断续续实践乒乓球辅主手打,并于2008年11月开始向乒乓界推介乒乓球辅主手打,相继写了:《乒乓球辅主手打--乒乓球技术网球化初探》、《乒乓球运动再掀技术革命 乒乓球辅主手打黎明待晓》等文章。秋去秋来,2009年如天边的晚霞,即将无可奈何花落去;2010年如明天的晨曦令人向往和期待。笔者也准备再写几篇文章:一则对自己乒乓球辅主手打实践和认识做一个周年性的梳理和总结;二则也意在抛砖引玉,推动更多专业的、非专业的乒乓球人士参与到研究、实践、论证、推广乒乓球辅主手打技术这个进程中来,最终证实、证伪、精确量化乒乓球辅主手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或加快推进乒乓球辅主手打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多样性和演化进程。
    笔者个人力量和水平有限,文章中的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备注:原来本文采用“乒乓球双手打(模仿网球双手打)”称说法,但是目前,“双手双拍打乒乓球和单拍左右手换手打乒乓球”也被一些球友概括称说为“双手打乒乓球”,也即“双手乒乓球”被统一称说为了“双手双拍乒乓球和双手单拍乒乓球(换手打乒乓球)”的上位概念。为避免引起混淆和歧义,现在我将“乒乓球双手打(模仿网球双手打)”改称为了“乒乓球辅主手打(辅手主手合力打乒乓球)”。2023-04-20)


    来源:飞萌乒乓网  作者:飞萌  写于:2009年12月5日

  >>乒乓球辅主手打(模仿网球双手合力打)
  微信: ZhanghongweiFeimeng
  ·乒乓球辅主手打前言
  ·乒乓球辅主手打技术发展历史简记
  ·网络论坛上对乒乓球辅主手打的发言和探讨
  ·给《乒乓世界》关于乒乓球辅主手打的投稿信
  ·向《乒乓世界》杂志社推荐乒乓球辅主手打
  ·给中国乒协研究部门关于辅主手打的推荐信
  ·乒乓球辅主手打--乒乓球技术网球化初探
  ·乒乓球再掀技术革命 乒乓球辅主手打黎明待晓
  ·掀动乒乓球新技术革命的资格-回网友的责问
  ·辅主手-单手直拍横打类型的技术架构和训练模式
  ·辅主手直拍横打的十大关卡及突破之道
  ·发力平衡连续-辅主手直拍横打高台跨越及范式
  ·探索推进直拍辅主手打衍生的两种乒乓球新打法
  ·乒乓球直拍辅主手反手正面打视频
  ·乒乓球辅主手直拍横打视频
 
   
   
乒乓论坛: 直横演义及赛事 | 双拍乒乓球运动 | 辅主手打·倒置打研讨 | 发明创新与商道 | 重庆乒乓球网络社区  

首页  直横演义  双拍打  辅主手打  飞环直拍  新拍新技  重庆乒乓球培训  乒乓球器材装备  乒乓球技术理论  资源库  乒乓论坛
飞萌乒乓网备案序号: 渝ICP备08100921号                 飞萌乒乓网:  知识产权声明     飞乒乓网
版权所有:飞萌乒乓网  Copyright © 2008-2023    www.feime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飞萌重庆   QQ:258311367      手机:    E-mail:258311367@qq.com     ·其它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