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乒乓球大事记(1--10)

,英国人,1902年的一天,库特先生在参加伦敦乒乓球比赛后,回家的路上,感到头痛,就走到一药店里去买药。他在柜台偶然看见找零钱用的胶皮盘子,顿时联想到自己的乒乓球拍。他估计,用类似于这种胶皮盘子的球拍代替当时所用的羔皮纸贴成的球拍击打球,一定更容易控制。于是他把胶皮盘子改革成拍子。第二天,他就拿着这个新式的胶皮球拍到赛场上试验,结果对手很不适应,被他击败。此事很快传到英国及其他国家。这种球拍的出现,给乒乓球运动带来了一次技术革命,使旋转球技术问世。
    (九)中西义治首创弧圈球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粘性特别大的反胶海绵拍,它可以打出较为强烈的旋转球。当时很多乒乓球选手采用了这种球拍。1960年,日本乒乓球选手、日本大学学生中西义治,左手握拍、进攻型打法,在全日本大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总输给以削为主的选手涩谷五郎。中西为了打败涩谷,迫使他削球失误或出高球,就用力提拉球,把球拉得转些。一次训练,他偶然用非正规动作突然向上猛拉,致使球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强烈上旋,中西义治得到启示,他用力向上增加摩擦力,球的上旋力越来越强。最终他发明了这种新型的进攻性技术。日本人打乒乓球习惯站位较远,加上强烈上旋球有加大飞行弧线弯度的特点,使这种球的飞行弧线极高且显著弯曲,犹如半个圆圈,人们便称其为弧圈球。中西义治首创了弧圈球技术,第一次战胜了涩谷五郎,在日本乒乓球比赛中战绩辉煌。1960年下半年,匈牙利、南斯拉夫运动员访问日本。中西的弧圈球使欧洲选手一筹莫展,素有“切削机器”之称的别尔切克也无计可施。以后日本许多年轻选手纷纷仿效,拉弧圈球的人越来越多。中西义治首创的弧圈球使世界乒坛上的速度与旋转之争进入开端,给世界乒乓球技术带来了新的革命。
   (十)乒乓球器材的演变和发展
    最初的乒乓球是用软木或橡胶做成,有时在外包上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大约在1890年,英珞兰一位退休的越野跑运动员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到美国旅游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弾跳力很强,于是产生用这种小球来替代软木球和橡胶球的想法。 
    当赛璐珞球出现后,随之就有了木板拍代替空心的小网球拍,而且拍柄也比以前缩短了。木板拍虽然表面平整、坚硬,但球拍击球的摩擦力和弹性较小。产生不了多大的旋转,速度也慢,只能进行平挡与直扣,故打法单调,技术简单。
    1902年英国人库特(GOodea)发明了胶皮颗粒拍,它的出现和使用。增加了球拍击球时的弹性和摩擦力,随之产生了旋转和削球 打法。当时的比赛器材网高台窄,网高17.3厘米,球台宽146.4厘米,不利于攻球而利于削球。
    虽然削球打法增强了乒乓球的旋转因素,丰富了乒乓球运动的内涵。但是由于当时对比赛时间没有规定,使得一些比赛冗长而乏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器材上进行了改进。球台宽由146.4厘米增加至152.5厘米;球网高度由17.3厘米降至15.25厘米,球从软球改为硬球。
1951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拍。海绵拍出现后引起了争论,1959年,由国际乒联作出关于球拍规珞化决定——海绵+胶皮,这样就提高了击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使乒乓球技术自防守向进攻迈进了一步。
    从2000年10月1日起,“大球”开始启用。乒乓球体直径从38毫米增至40毫米。球变大后,球的速度和旋转相对减弱,击球的力量相应加大,使得球板、海绵和胶皮都要适应这种新变化。

Copyright 2008-- Powered By www.feimeng.net.cn 渝ICP备0810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