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41|回复: 0

球友必知的乒乓球直拍横打流派发展前史-直拍反手正面拉

[复制链接]

54

主题

249

帖子

62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628
QQ
发表于 2020-6-12 11: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乒乓球直拍横打流派球友必知的发展历史 是他改变了固有打法
    搜狐网>岚体育 2018-06-29 16:42   (备注:飞萌对原文略有修改编辑)

    看乒乓球竞赛时间比较长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十几二十年前,我国乃至亚洲乒坛的主流打法,都是直拍打法,即用食指和大拇指卡住球拍的拍柄击球,相似夹筷子的动作(可拜见刘国梁等人)。
    而欧美地区,横拍打法则是主流,这种握拍法很像手持刀叉,因此往昔的一些球迷便将横拍打法称为“大刀流”打法——别看今日马龙、张继科、樊振东等人都是横拍选手,但实际上我国乒乓球队直到1995年才诞生了第一位横拍世锦赛男单冠军,那就是孔令辉。
    与横拍比较,直拍打法的握拍比较深,能更灵敏运用手腕,因此发球、接发球比较自若,别的台内球的操控也很棒,抢先上手进攻的才能也更超卓,这是一般横拍打法所不及的;但是直拍选手在退台后的相持、对拉能力非常有限,并且反手位的缝隙非常大,这是其下风点。
    特别最传统的直拍单面打法(中式快攻、韩日单桧)的反手,主要靠推挡,而推挡一般又只能提供碰击的力气,或是制作很弱小的旋转,因此在击球质量上和反手能拉、能弹、能拨、能推的横拍比起来,处于全面的下风。
    此外,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直拍反手的护台面积也要小于横拍。所以归纳而言,直拍打法在反手位有着极难克服的先天技能下风。这些下风在早些时分露出得还不是很明显,但随着乒乓球技能的不断开展,它们对运动员的掣肘状况就显得益发严峻了。
    早在1979年平壤世乒赛男团决赛,我国乒乓球男队三位出战的直拍选手便遭到了欧洲乒乓传统强队——匈牙利队的三位横拍选手的阻击,终究以1比5告负。当年我们输球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反手被对方所限制。在这之后的数十年里,直拍反手位的技能改进成为了国乒一直苦心研讨的难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专业运动员和业余乒乓球迷朋友,乃至是世界冠军。
    为了处理反手问题,前史上许多直拍选手做出了各种测验。其间最成功的一个思路就是:已然横拍反手能够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那么想方法让直拍反手也能拉出弧圈球不就行了嘛!
    熟悉乒乓球的朋友们都知道,这就是后来我国乒乓球队的“独门绝技”——直拍横打、横拉技能的思维源泉。刘国梁、马琳、王皓、许昕,都是这一技能的精湛运用者。
    不过要进化到这一步并不是一件简略的工作,由于直拍自创造以来就从没有过双面拉弧圈的概念,简直一切人都以为这种打法的规范握拍方法就是左推右攻:给球拍贴双面并不难,但要因此而创始一个新的打法门户,却是太不简单了。
    所以在直拍横打、横拉普及之前,一切的直拍专业运动员们都不敢跳过技能革新的“雷池”太多。走得最远的,也不过是我国乒乓球队一些老长辈在反面贴一块胶皮,偶然“刮”一板球,或许仅仅用来打削球罢了。
    由于不能构成有用的进攻系统,所以今日的人们一般不以现在所说的“直拍横打”称呼当年的那些反手技能,更别说是“直拍横拉”了:拉弧圈?那是不现实的;能进攻就不错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人测验在直拍反手位制作弧圈球进攻,并且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前史上第一个在世界赛场上做到这件事的,竟然是一位欧洲人!不过呢,这位长辈想出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方法,而不是后来的直拍横打(拉)。
    此人就是保加利亚乒乓球队名将——马里亚诺·卢科夫·多穆斯切夫(Mariano Lukov Domuschiev,翻译或有各种不同,本文以此处为规范)。
    卢科夫出生于1958年(与国乒的郭跃华、陈新华属于同一批选手),右手直握球拍,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身高1米78,是一位活泼于上世纪80年代的球员。
    和大部分我国直拍选手不同的是,卢科夫所用的球拍是日式直拍,这是由于他最初学球的时打的横拍,后来受到日本队的影响,这才改了握拍方法(究竟欧洲基本上都是横拍选手,除了国内出去的“海外兵团”,我数的过来的欧洲直拍选手也只要卡拉卡塞维奇、卡利尼茨、堪蒂罗等寥寥几人罢了)。


    注:日本乒乓球队在1980年曾经都是世界强队,曾多次制霸乒坛。之后颓废了三十多年,直到现在张本智和、平野美宇、伊藤美诚等小将的出现才开始逐步复苏。
    正由于是横拍打法出身,所以卢科夫打球风格和东亚的直拍选手有不小的差别,他的反手不但有推挡,还有一个不同的技能,就是用球拍正面反手拉弧圈,详细的动作是使用手腕、大拇指、食指,将拍面往下压,再使用肘部旋转发力,制造摩擦拉出弧圈球。
    仔细观察的话,卢科夫反手的这种球有点像当年庄则栋先生的反手攻的加强版,增加了摩擦和拉球的动作在里面,而不是简单的弹击技能;而在操练和竞赛中,他也是有不停在反手攻和反手拉之间进行转化的。


    早在80年代初的世界竞赛中,卢科夫就运用了这项现在看来有些古怪的技能。此外卢科夫尽管不会横拉,却也在球拍反面贴上胶皮(可能是防弧胶),偶然会用反面刮一板来改动节奏,这却是和当年国乒一些长辈的反面击球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乒乓球整体实力一般的保加利亚,卢科夫有如此怪异的技能,天然能大杀四方。但这样的击球动作终究仍是存在太多反生理结构的地方,所以在世界竞赛上,卢科夫的实力只能算欧洲二流:真实的高手打球比他合理得多,彻底不怕他的怪异!
    不过即便如此,卢科夫也曾在三大赛上取得过还不错的成果。1985年哥德堡世锦赛,卢科夫先后淘汰日本头号球员斋藤清,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名将潘斯基,杀入男单16强。1988年,卢科夫还代表保加利亚参加了汉城奥运会,不过小组赛打了个3胜4负的成果,未能如愿出线。
    尽管卢科夫的直拍反手正面拉球也曾惊艳四座,但他的这项技能并没有被很好的承继和发扬,其间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用途不大。
    卢科夫这种直拍反手正面拉球技能尽管能够制造弧圈球,但发力别扭,不管是拉球质量还是稳定性、衔接性等各方面都和横拍反手有巨大距离。虽然卢科夫自己身高臂长,能够使用身体优势反手“甩”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可在直拍打法盛行的亚洲国家,他们的乒乓球运动员个头矮得多,因此在相同的动作下难以达到卢科夫那样的出球质量,那还不如老老实实操练推挡呢。
    而和后来的直拍横拉比较,卢科夫的技能就更加的落后了:臂膀都扭成那样,那还不如用反面贴胶皮打攻球算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
    所以卢科夫后,欧洲就再无乒乓球运动员选用他的反手技能。不过欧洲打直拍的人本来就少,而在亚洲,有一些直拍选手却有意无意地走上了和卢科夫相同的开展路途,其间最知名的一位,正是后来国乒的世界冠军运动员、教练员——他和别的几个人的故事,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详解,欢迎有爱好的朋友继续重视。
    在乒乓球前史上,像卢科夫这样的球员并不罕见,他们没有故步自封,用自己的创造立异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这项运动,尽管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取得光辉的成果,但正是由于有他们的存在,才让后人少走了许多的弯路,也让乒乓球这项运动不断在立异中向前开展:我们理应向这些长辈们表示敬意!

重庆乒乓球培训陪练私教(网上)中心 咨询电话/微信191127075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飞萌乒乓网 ( 渝ICP备08100921号-1 )

GMT+8, 2024-4-18 13:34 , Processed in 0.1673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